今天,浙江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实施“医学高峰”计划,努力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我省聚力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全文如下↓↓
金秋十月,位于杭州医药港小镇的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下称“中科院医学所”)迎来收获——近期,研究所牵头省内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开展国产ECMO(体外人工心肺机)科研攻关,已通过科技部初评,成为全国4家有望获批的单位之一。
长期以来,我省不乏具有生产优质ECMO零部件能力的企业,但苦于没有整机组装技术和资质。去年,中科院医学所落户浙江,走出了一条“政企医学研”结合的路子。“一家院省合作的‘国字头’科研机构落户地方,既要接通生产、开发的‘地气',又要帮助地方企业接上科研攻关的’天线‘。我们争取填补目前没有国产ECMO的空白,在生命健康领域贡献浙江力量。”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医学所所长谭蔚泓说。
这是我省着力解决群众急需、医疗资源短板等最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医疗技术,大力实施“医学高峰”计划,聚力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的一个缩影。
着眼未来医学,我省新的药物研发和医学技术攻关也已启动。在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良渚实验室里,研究目标首先聚焦在3个领域:重大精神疾病、疑难未诊断疾病和血液与免疫疾病,并将重点建设相应的疾病诊治研究中心。实验室还推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生物科技与信息技术融合,在超算、云技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辅助下,生命科学研究不同层面的信息数据被整合起来,人们对生命和疾病的理解将更加深入,一种未来的医学模式雏形初现。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湾区和大都市区建设的契机,我省聚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切实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避免异地就医给患者带来不便。
近日,国家卫健委批复同意在华东区域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这意味着,我省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式落地。
升级为“国家队”之后,浙医儿院对秋冬季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该院危重患儿转运中心内,一个立体、高效的院内防控网络正在搭建:完善的监护抢救转运系统、各类无创辅助呼吸设备、脑功能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等一应俱全。“这个中心将确保危重患儿通过转运,尽可能及时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医院党委书记舒强说。
目前,我省的心血管病、创伤、呼吸专业区域医疗中心已通过专家组评估。我省在原有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新增50亿元专项资金保障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高层次医学人才引进、重点专科建设、高能级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重大科学设备配置等项目;还将统筹省、市、县三级财力,安排不少于150亿元、1500亩土地用于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配置。
“高峰高不高、技术强不强,首先要看老百姓的获得感。”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公立医院是老百姓衡量医疗服务的一个窗口,改革发展成果最终会在患者的就医感受中体现。
不久前,我省公立医院亮出两张漂亮的“成绩单”——在全国首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总体得分位列第三;综合医院考核中,3家医院获得A++等级,占全国A++医院数量的四分之一;此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近期公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位中,我省7家医院位居前100位。
公立医院面貌一新,得益于一项项刀刃向内、直击痛点的改革。2017年,我省推进日间治疗医保支付政策以来,全省日间手术已在县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年手术台次超30万,比例接近20%;2018年,我省启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三甲医院平均住院日从2016年的8.61天下降到2019年的6.98天,三四级手术比例每年平均增长15%……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改进,让万千百姓获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