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的繁华在地名上就能体现。近日,杭州发布微博发起了一个趣味讨论--杭州哪个地名听上去最有钱?网友们积极参与投票,还给出了不少提名,一起看看这些路名背后的故事吧!
元宝街
元宝街在胡雪岩故居后面,东起金钗袋巷北段,西贯牛羊司巷至原袁井巷,全长210米。元宝街建于元代,由120 多块青石板铺就而成,现在是杭州主城区唯一一条石板街。
元代省府宝藏库在朝天门外,其旧址疑即在此,故得此名。现在元宝街的青石板上还雕刻着大元宝,可以说是一脚踩下去都是钱,真是充满财气呀!
涌金门
是不是听着就觉得此地财源滚滚?对于老杭州人,这个地名可再熟悉不过了。相传在汉代,西湖底有一头金牛,每当湖水干涸时,金牛就从湖底涌现,张口吐水将湖填满。让周边的老百姓有水喝,有水灌溉农作物。
后唐清泰三年(936)吴越国王钱元瓘开涌金池,始设涌金门。民国时期,涌金门拆除,地名沿用,后又派生出涌金路、涌金花园、涌金立交桥等地名。今涌金门一带有金牛涌池、柳丝轻扬、翠浪翻空之美景。
斗富桥
斗富桥实际是三座桥,分别为斗富一桥、斗富二桥、斗富三桥,均位于上城区小营街道。始建于宋,又叫过平安一桥、平安二桥、平安三桥。
斗富桥之名的由来已不可考,有说是豆腐桥的谐音。不过南宋时期,三座斗富桥确实有“斗富”的资本。它和附近的河坊街、五柳巷,是临安城的CBD,钱庄云集,往来不是权贵就是富商,住在这儿的人,都有十足的底气。
金钗袋巷
南起抚宁巷,北至望江路,长380米,宽12米,宋称保安巷,清时称金钗袋巷。这条长约400米的小路,在南宋时可谓名声显赫:当时赵宋王朝主管专卖业务的榷货务就设置在此地。其直辖机构茶场、杂买务、杂货场等商业机构,也都集中于此。
“榷货务”相当于现代的“专卖局”。杂买务,古时俗称宫市,为皇宫集中采购宫廷食物和生活用品的场所,其中,又以宫苑女眷所需的锦缎服装、胭脂水粉、金银饰品之类的商品最为出名。这些做工精细的物品,包装也很讲究,很多都需盛放于金钗袋中,金钗袋巷的名称也许就来源于此。
金衙庄
金衙庄建于明代,庄主为隆庆戊辰进士、湖南臬司金学曾。清时数度易主,先后改称臬园、舒园、四间别墅,后又为采纺局、洋务局与盐运使署。金衙庄内旧有梧桐楼、绿血轩、小太湖、芙蓉亭等,幽雅别致。其“太湖垂钓”为东城八景之一。至民国,日渐衰败。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路东延时,拆除建筑,唯留百年古香樟和太湖石堆砌的假山,成为解放路与环城东路街心一景。
高银街
东起中河中路南段,西至劳动路。长1000米,宽12米。万历《钱塘县志》:“融和坊,俗呼高银巷。”宋时有珠子市场在此,买卖以万计,故有高银之名。
钱潮路
年首次命名,后又有2次延伸命名。位于江干区四季青街道、凯旋街道、彭埠街道,南起之江路,北至艮山西路,长3060米,宽36米。这条路名听上去“钱潮滚滚”,不过此钱非金钱的“钱”,而是钱塘江的“钱”,取钱塘江潮之意。
宝石山
位于西湖北面,山体的火成岩呈赭红色,在日光映照下,如流霞缤纷,熠熠闪光,似翡翠玛瑙一般,因此取名宝石山。新西湖十景评选中,被命名为“宝石流霞”。
财神殿弄
在西湖区灵隐街道曾建有一座财神庙,后庙被拆除,建造了房屋,形成区片名财神殿。财神殿弄即财神殿周边的一条道路,东起玉古路,西至庆丰村路(规划名),长263米,宽12米。
财神桥
位于滨江区长河街道,跨槐河,长3米,宽4米。约建于民国时期(1912-1949年),为恭迎财神而建,意喻财源广进,幸福美满,桥身还刻着铜钱的图案。
金石岭
位于余杭区鸬鸟镇,海拔70米。相传山上的石头在雨后阳光下会闪闪发光,故名金石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雨后爬到山顶一辨真伪。
铸钱坞
为临安区清凉峰镇的一个村庄名,该村已有500余年历史。相传明朝中期有程氏钱商在此私铸铜钱,故名铸钱坞。
金石路
位于建德市李家镇,南起前山西路,北至镇政府,全长260米,宽5米,是2006年命名的一条路名。由于此镇生产石灰石,矿石资源为该镇带来经济利益,地名取点石成金之意。
你认为哪条路听上去最有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